网传今冬“60年来最冷”、“大暴雪”频繁?气候专家辟谣来了!

2020-10-11 21:16:37 中国气象局
作者:环球网 编辑:王津
字号:

“今冬将现60年来最寒冷冬天、最严重降雪”

“2008年以来的最冷一年”

“这一切都与拉尼娜有关”

最近

多个小视频和夺人眼球关键词的帖子

在微博、微信、朋友圈、论坛等

广为流传

而且言之凿凿

看起来有画面,有“真相”,有“解读”

其实

这些不过是精心剪辑的谣言

由于国庆假期降温剧烈

这些谣言又带有极大的迷惑性

让很多人信以为真

破除“科学谣言”须靠科学知识

国庆长假期间的降温剧烈究竟是何原因?正在发展中的拉尼娜是幕后推手吗?拉尼娜的出现和维持会让今冬异常寒冷吗?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研究员袁媛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解答——

国庆长假期间为何降温剧烈?

国庆假期

一股强冷空气席卷中东部地区

从内蒙古中西部经长江中游

一路贯穿我国南方地区

受其影响

东北、华北等地最低温度跌破冰点

河南、四川、甘肃

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等地

多个景区早早“解锁”冬景模式

10月4日,吉林长白山气温骤降,突然降雪,长白山景区发布通知,10月5日,景区全天关闭。

10月5日,华山景区迎来今秋第一场降雪,景区执勤人员为游客提供姜汤御寒等暖心服务。

10月1-8日

我国北方及中东部大部地区

气温已较常年同期明显偏低

大家不由感叹

今年的冬天,似乎冷得有些早

有些网友表示

已经穿上了秋裤甚至棉裤

据统计,在10月3日至6日的冷空气过程中,我国中东部部分地区降温超过12℃,气温“一键刷新”。

多地的降雪是否登场过早?降温来得如此猛烈,正常吗?

实际上,10月上旬,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其中典型代表内蒙古和东北地区,气温降至冰点、出现降雪实属正常。在气候态上,我国北方地区9月中下旬就开始出现初霜冻,条件就是地面最低气温降至冰点。

如此说来,进入10月后,北方及中东部大部分地区虽然气温较常年偏低,但这个季节也该到冷的时候了,突破冰点,出现初霜冻、降雪等,也属按期登场。

国庆长假期间突如其来的降温让人感受强烈,从而让谣言越传越广。谣言短片中还振振有词,说这一切都是拉尼娜引发的。

但实际上,此次降温过程是天气过程,主要是受到大尺度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这一天气现象与拉尼娜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解锁今冬气候绕不开的一个概念

——拉尼娜

虽然拉尼娜与今年10月上旬的降温过程没有必然联系,但毫无疑问,要想解锁今冬气候如何,它将是最受瞩目的高频词之一。

拉尼娜状态是什么?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又意味着什么?

我们所说的拉尼娜状态(事件)指的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表面温度与常年同期相比出现大范围偏冷,并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现象。

根据监测,今年8月份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已经进入了拉尼娜状态。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秋季会继续维持拉尼娜状态,预计到今年冬季会达到峰值,也就是到今年冬季会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

拉尼娜的出现,常常与整体“更冷的冬天”连在一起。

2000年以来发生了5次拉尼娜事件,从5次拉尼娜事件的状况而言,冬季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华北部分地区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低1~2℃,部分地区偏低2℃以上。

2008年1月,南方遭遇雪灾,电力工人进行紧急抢修。

气温冷暖由谁决定

今年会迎来一个偏冷的冬天吗?仅靠拉尼娜就能决定冬天的“偏冷”或“偏暖”吗?

一般而言,在多数拉尼娜事件盛期的冬季,欧亚中高纬大气环流经向度可能加大,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比常年更加频繁,我国中东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的概率较大。

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每次拉尼娜事件的影响其实不尽相同,不是每个拉尼娜年的冬季我国平均气温都偏低。而且,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影响我国冬季气候的因素更加复杂,北极海冰融化、欧亚积雪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东亚冬季风环流的变率,进而影响我国冬季的气候异常。

所以,今年冬天会偏冷还是偏暖,需要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研判。

天气变化与百姓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正因如此,天气气候领域的信息资讯在受到百姓高度关注的同时,也容易被谣言传播者钻了空子。

就如每年汛期,当有较强的降雨过程出现时,“大到雷达回波无法测量的上限”“六年来最大的冷涡暴雨”这样的字眼便会在网络上传播;

再如秋冬季一出现冷空气过程,《1950年以来最强烈的厄尔尼诺现象》《1992年以来最寒冷冬季》这样耸人听闻的标题便来蹭一波热度。

不过,明眼人拿来一看就能发现,无论是东拼西凑的文字还是前后混剪的视频,都完全无法支撑那些耸人听闻的标题。是否有科学依据?分析是否全面?谣言们当然一点也不关注。它们所图,不过流量和利益而已。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