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是由于人或哺乳动物感染了血吸虫所引起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可造成急性或慢性肠炎、肝硬化,并导致腹泻、消瘦、贫血与营养障碍等疾患。
夏季气温高,下湖、下河游泳、洗澡的人数多。同时汛期到来,人们接触疫水的时间长,身体暴露的面积也大,受感染的人数也有可能增加,当下进入了血吸虫病感染的高发时节。为此,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健康教育宣传中心特推出夏季预防血吸虫感染指南。
一、血吸虫病是通过什么途径感染的?
含有血吸虫卵的粪便污染了水源,在水中发育成毛蚴,遇到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钉螺,就会钻入钉螺内,在钉螺体内不断繁殖,形成大量尾蚴。尾蚴从钉螺中逸入水中,就会形成疫水,人、畜接触了疫水,十秒钟内血吸虫尾蚴即可经皮肤钻进人、畜体内,造成人、畜急性感染血吸虫病。
二、如何感知感染了血吸虫病?
急性多发生于初次感染者,但少数慢性甚至晚期血吸虫病病人,在感染后也可发生。接触疫水后1到2天内,有的人在接触部位的皮肤出现点状红色丘疹,奇痒。
病人绝大多数有肝脏肿大,并伴有压痛。感染较重,或反复感染者可出现脾肿大,若不及时治疗,可迅速出现消瘦、贫血、营养性水肿和腹水,甚至导致死亡。
三、如何预防血吸虫感染?
预防血吸虫感染需要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入手:
1.普查普治血吸虫病病人和病牛以控制传染源;
2.积极消灭钉螺,以切断传播途径。消灭钉螺是预防血吸虫感染最根本的措施,没有钉螺,就不会引起血吸虫病传播。消灭钉螺,一是药物杀灭,二是结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开新沟,填有螺旧沟。
3.加强个人防护,避免接触疫水。在血吸虫病流行地区,人畜不要到有钉螺的河、堰、沟渠、池塘等地,中、小学生特别要注意不要到这些地方戏水、游泳。如非得要到这些有螺环境去劳动生产,应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如穿胶靴、着防护服、戴手套等等,避免皮肤与疫水接触。涂擦防护药品(如防蚴笔等),可以减少、减轻感染。如以脂肪酸为基质,加碱皂化后加2%氮硝柳胺和10%松节油制成的防蚴笔具有强大杀灭尾蚴的作用,涂擦皮肤可耐久不脱。用1%氯硝柳胺碱性溶液浸渍衣裤,对尾蚴亦有杀灭作用。
4.加强粪便管理,防止人畜粪便污染水源,保护水源,改善用水卫生,使用自来水或井水。可疑用水一定要消毒,先用明矾沉淀,再以漂白粉消毒。每担水加漂白粉1克、漂白粉精一片,15分钟后即可安全取用。
5.进行规范的检查及早期治疗,配合做好家畜防病治疗工作。
平时生活中不小心接触疫水以后,一定要加以重视,及时到正规医院接受详细的检查。如果确诊患上了血吸虫病,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正确的方式治疗。同时,在血吸虫疫区生活,要积极配合做好灭螺、查病、治病的预防工作,也要做好相关的家畜查病以及治疗措施。
血吸虫病可防可治,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就可以避免或降低血吸虫感染。如果感染了血吸虫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吡喹酮、青蒿类药物治疗,能杀灭血吸虫。如果出现了结肠病变、腹水、颅内高压等症状,可使用相应的手术方式治疗。